從課程結合到學生提案: 共築會說話的地圖-吉露部落故事保存計畫
陳喬妤
《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實踐培力計畫》專案經理
搖滾社會力計畫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學分學程試圖以課程回應社會需求,鼓勵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與協力社區討論在地需求,提出行動方案。課程結束後藉由公益創新實作平台的後端協助,從中找出積極有興趣的學生組隊提案,嘗試將行動方案實踐。「共築會說話的地圖-吉露部落故事保存計畫」即為今年從課程結合到學生自主提案的實際成果。
109年第2學期由顏文成老師授課之「原住民族文化踏查」課程,於今年4月24、25日辦理「吉露部落傳統生活領域資源調查與文化踏查活動」,讓學生認識魯凱族文化,學習生活領域之地景地圖製作,更透過與部落老青共學資源調查及文化踏查,培力學生部落文化調查的能力。
◆ 110.04.25原住民族文化踏查課程-吉露部落傳統生活領域資源調查與文化踏查活動
幾位修課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下,組成「吉露部落文化行動」團隊,成員有原專班的黃宏恩、阮辰心、林世鈺、應屆畢業的企管系劉思彤,以及本計畫的專案經理陳喬妤。透過實作平台的指導協助,團隊與吉露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提案「共築會說話的地圖-吉露部落故事保存計畫」,獲得屏東縣文化處110年推動青年參與社區與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十萬元補助,校內計畫則獲得亞德客有美公益活動計畫五萬元補助。
◆ 110.05.03 公益創新實作平台輔導吉露團隊學生提案
吉露部落自八八風災後遷村至長治百合園區,青年世代對傳統家園的連結逐漸流失,文化出現斷層的危機;同時因人口外流、耆老逐漸凋零,部落也面臨歷史故事傳承的急迫性。為回應部落文化傳承的需求,計畫透過口述歷史採集吉露部落的遷徙歷史及相關傳說,撰寫部落故事集及部落簡介三折頁,並請專業族語老師協助轉譯魯凱族語。而為了協助新一代的部落青年理解傳統領域,也試圖運用GPS標定記錄部落相關歷史之重要地點,製作部落等高線立體地圖。希望透過計畫辦理多次的青銀共學工作坊,邀請部落族人一同參與共學,以期產出實體地圖及文史紀錄,能有效協助部落永續傳承珍貴的文化。
◆ 110.08.21 與族人一同回到舊聚落,實地探勘口述歷史提及的遷徙地
共築會說話的地圖計畫於五月底正式核定後,團隊便開始執行持續至十二月底。除了文化處與本校生動組的經費支持,魯凱文物館、部落文建站也給予了許多協助。期間總計辦理6次的口述歷史採集及地圖製作工作坊,以及1次吉露舊聚落探勘踏查。吉露部落參與非常積極踴躍,部落居民活動參與情形總計103人次,而部落青年則高達32人次。團隊有幸在這之中連結了吉露部落青年會,了解到青年對於回鄉推動社區參與的想像與面臨的困境。因此團隊與青年會積極合作,青年會也成功號召許多青年參與,這也回應了計畫原始的理念初衷。大學的社會責任實踐不是只有一次性的計畫導入,我們可以透過積極培力在地青年,一同攜手共學,克服社區參與的困境,期望能增加青年持續回鄉、從事社區工作的拉力。部落的文化傳承的最終使命仍在部落的青年的手上,希望透過這樣的計畫的協力,未來則由部落青年接棒進行,大學端的資源可以做為社區的養分。
◆ 110.10.17 與吉露青年一同製作部落等高線立體地圖
從課程結合場域,到學生自主與場域合作提案,對於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課程訓練、提案精進與場域實作經驗來累積。因此搖滾社會力希望能透過課程設計與實作平台的支持協助,培養學生具有社會公益實踐的相關知識與能力。我們期待吉露部落與學生的合作經驗日後可以延續複製,大學與社區可以雙向成長和互助,人才培育得以持續開花結果。
◆ 110.10.17 與吉露青年一同製作部落等高線立體地圖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