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凡「想」】計畫:推動共融教育與自我倡議,實踐USR多元行動
國立屏東大學「不同凡想」計畫於4月持續推動多項社會參與與特殊教育相關行動,透過課程設計、實務參訪與專業講座,深化高中生、青年領袖及家長對於身心障礙者權益的認識,實踐大學社會責任(USR)核心理念,營造共融社會的行動力。
深化認識,設計有感:智愛社第二次社課強調平等參與
4月1日,「智愛社」舉行第二次社團課程,帶領潮州高中的學生深入認識身心障礙者特質,並透過介紹《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強調「平等參與」的重要性。課程亦涵蓋體驗活動設計方法,培養學生未來實地行動之規劃與實踐能力,逐步朝向建立包容與理解的校園與社會。
跨校交流,激盪創新:4月17日USR經驗分享座談
本計畫團隊於4月17日邀請國立中山大學及正修科技大學師長進行USR交流座談,聚焦如何將教學走入社區、深化實務行動與創新思維。透過經驗對談,開啟跨校合作契機,探索地方參與與教育創新的更多可能。
家長支持,資訊到位:舉辦心智障礙者福利講座
4月19日舉行【i家庭】親職增能研習講座,邀請屏東縣啟智協進會譚子文理事長分享「心智障礙者家庭的福利與支持」。講座從教育、教養、就業、長照等多面向解析可申請的福利制度,並詳細說明申請流程,協助家長掌握資源,提升照顧效能。現場互動熱烈,增進家長間經驗分享與信任建立。
實地交流,落實共融:智愛社第三次社課與欣寶工坊互動
4月21日,智愛社第三次社團活動邀請潮州高中學生前往屏東縣啟智協進會「欣寶工坊」進行交流。學生透過與工坊服務使用者的直接互動、參與活動,觀察並學習實務現場的專業服務與支持模式。這次珍貴的實地經驗不僅加深學生的理解與同理,也讓共融教育的理念在接觸中落地萌芽。
培力倡議,發出自我聲音:自我倡議培力課程
4月23日,子計畫舉辦智青自我倡議培力課程,協助參與者學習表達自我需求、觀點與夢想,強化其社會參與與自我選擇能力。課程以尊重、理解與發聲為核心,鼓勵每位青年勇敢表達,逐步成為自身人生的主角。透過這樣的引導,展現出自我倡議的價值與改變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