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培育願意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的人才

侯雅齡
研發長兼大武山社會實踐暨永續發展中心執行長


       人才培育是大學主要的責任也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研發處的角色之一即在留才與育才。

       2019年台灣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新課綱跳脫舊課綱「知識」的傳授,強調「核心素養」,要獲取專精的知識,需要窄而深的學習,但要具備素養則需要寬且廣的涉獵,因此跨領域學習是已是中、小學課程改革的重點。

       從國教延伸到大學端,大學的人才培育也不斷在調整,過往習慣稱大學為學術的象牙塔,因為學術界強調專業知識的研究,但近年來學用落差的狀況不斷被檢討,大學也開始希望師生走出象牙塔,了解產業實務問題,在產學合作的過程中,發現跨域的知識、通盤考量的習慣與視野,是解決實務問題重要的能力,因此高等教育逐漸重視「π型人才」的培養,強化跨領域學習環境,希望課程與產業連結。

巷片

◆  本校透過USR計畫協力培養專業多工π 型人才

       再者,高齡化、少子化、以及人口過度集中於大都會造成城鄉失衡等,已是台灣社會迫需解決的問題,大學肩負增加社會人力資本的責任,在人才培育的方向必須將社會責任之精神與價值融入到課程中,透過對鄰近地方社區場域進行實踐推動,讓學生能充分與在地連結,了解地方特色與資源,進而透過社會設計思維來提出行動方案,協助地方社區來進行問題之解決。

       研發處近年來透過培育產學合作計畫,鼓勵教師們將學術研究成果運用到產業界,間接促成大學課程的質變,2019年以任務編組的方式成立大武山社會實踐及永續發展中心,除了彰顯本校善盡大學社會責任的使命,也整合校內研究能量與成果,作為善盡社會責任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支持本校師生與實際社會場域連結,理解與解決在地社區的問題與未來困境,進而能用同理的角度,自願地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以達到大學與社區的共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