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屏東林邊漁村在地創生:鄰家好漁團隊的地方實踐經驗

宋威穎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協同主持人暨聯絡人


 

壹、前言

 

       高雄科技大學鄰家好漁形塑計畫團隊(簡稱鄰家好漁團隊)是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中少數的國際連結深耕型計畫,團隊是由學校9個系所跨領域師生團隊所組成,希望透過友善養殖技術的導入與多元行銷機制的建置來翻轉偏鄉漁村養殖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地方創生。

       計畫所在的實踐場域屏東縣林邊鄉,產業是以石斑魚及午仔魚等養殖漁業為主,然而,由於地方多數以小漁、小戶為單位養殖,在產銷過程中往往面臨資訊不對稱及通路不透明等情況。長久下來,造成漁獲產銷失衡及獲利不穩定等問題,也連帶造成養殖產業鍊不健全的結構性問題,在就業長期不穩定情況下,亦導致青壯年人口外流,漁村高齡化現象嚴重,漁民無力生產符合高規格食安需求水產品,致使養殖產業日趨凋零、地方發展停滯不前。

 

貳、計畫永續發展思維與地方創生模式

 

       為協助屏東西南沿海鄉鎮養殖產業發展困境與挑戰,鄰家好漁團隊以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中SDGs12:負責任生產與消費為依歸,透過「友善養殖技術」、「研發養殖水產品」、「建置鄰家好漁產銷平台」以及「推廣食漁教育及體驗觀光」等四個策略並融入產業六級化思維(一級生產、二級加工、三級服務),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建立適合地方發展的新型態責任產銷模式(詳如圖一所示)。此一新型態產銷模式希冀降低屏東西南沿海鄉鎮傳統養殖漁業抽取地下用水及用藥養殖之行為,並透過循環經濟創新研發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輔以食漁教育及深度遊程推廣永續海鮮概念,帶動民眾對在地養殖水產品消費、提升漁村競爭力,友善協助養殖產業轉型。

巷騙

◆  鄰家好漁形塑計畫推動策略與對應目標概念圖

       此外,團隊亦借鏡日本地方協力隊的概念,鄰家好漁團隊在實際推動上,團隊結合校內跨系所師生團隊、在地小漁業者以及外部組織等支持系統共同建立鄰家好漁在地協力機制與支援系統。在校內部份,團隊係結合海洋事務與產業管理所、水產養殖系、水產食品科學系、商務資訊應用系、工業設計系、文化創意產業系、航運管理系、應用日語系及基礎教育中心等9個系所單位師生,融合水產養殖、漁產加工、漁產行銷以及地方協力治理等跨領域專業來推動;在外部組織部分,團隊則連結地區漁會、養殖業者、政府漁業部門、社區協會及社會企業等不同利害關係人及組織形成地方產業支援系統,最終亦借鏡日本高知大學與鹿兒島大學的在地實踐經驗,建立林邊地方創新服務中心(詳如圖二所示),打造創服中心成為友善養殖及行銷的基地平台,透過定期辦理工作坊、講座及交流會等機制來導入友善養殖技術與觀念,也協助地方小漁的漁產銷售實體店面,林邊在地創生推動機制。

巷騙

◆  高科大於林邊設立的創新服務中心開幕。

 

參、實際推動情況與成效

 

       地方創生重視產業發展,此一價值概念和鄰家好漁團隊推動理念一致。團隊推動至今,在地小漁業者使用益生菌友善養殖合作漁場其產能提升超過10%,亦有效降低漁場的用水及用電量(詳如圖三所示);團隊亦利用漁產生產副產品(碎肉、魚鱗)研發出如魚肉燥、魚鱗膠原美人飲、魚鱗蒸蛋、魚鱗水餃及膠原面膜等產品,提高地方漁產的附加價值。

巷騙

◆  鄰家好漁師生團隊和在地小漁合作使用益生菌養殖

       此外,團隊亦透過協助合作漁場場域問題融入學生實作題材,與在地共同形塑地方特色,目前已協助3家漁場進行漁村特色形塑,並搭配漁村文化深度體驗遊程的推動,讓更多人有機會可以了解漁村文化及養殖產業。

相片

◆  鄰家好漁團隊協助合作漁場融入漁村在地特色

巷騙

◆  漁村文化與產業深度體驗遊程遊客於漁場體驗養殖

       最後,團隊亦和在地國中小學合作推動食漁教育課程,讓在地學子可以從小了解永續海洋的觀念及在地認同感,現階段已有兩間學校(水利國小、崎峰國小)將食漁教育納入成為其校本課程。

相片

◆  團隊和水利國小合作推動食漁教育課程

       總的來說,鄰家好漁團隊在推動策略上以負責任生產與消費為目標,透過友善生產到行銷的過程,來重建林邊養殖的產業結構供應鏈;在推動過程中,亦連結地方小漁業者、地方NGO/NPO組織、村鄰長、政府部門等不同利害關係人及團體,透過共構共創價值之方式逐步建構其友善產業的生態系,共同為林邊漁村的地方創生來努力!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