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解決學用落差與地培地用

陳新豐

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朱雀先驅:屏東偏鄉三師共學模式計畫,在大學的主導下,以三師共學為核心,計畫將大學教師、小學代課代理教師與職前師資培育生的三師團隊建立起來。師資生藉由參與計畫及做中學的共學機制,落實教學理論與現場實務的具體實踐,也兼具認識偏鄉的教育與需求的功能。本計畫在屏東縣偏鄉的實踐場域中一同討論,如何結合大學端與實踐教學場域的資源,讓師資生進入國小實踐場域端了解教學現場與發現問題,也能與國小端教師共同備課,達到三師共學模式的合作效應。

       本計畫規劃師資生進入實踐場域進行16堂教學,在16堂的課程實踐中,師資生與場域內的國小學生會面臨到不同年級在一個班上課的情形,而這正也是偏鄉國小日漸常見的問題,因為少子化關係,間接影響到學校班級人數過少,不同年級的學生需要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課程內容。與此同時,跨年級混班教學就變得越來越需要出現在偏鄉國小的教學場域中。但其實這非常仰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不論是調配相同學習風格的學生使學習步調接近,方便統整課程知識外,也需要讓學生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

       師資生透過分組教學的方式,在本計畫實踐場域中大成國小的師生大力協助之下,讓三、四年級的學生混班學習。以分組競賽或協同發表的方式,讓他們理解學習中合作的重要,也讓師資生與老師能更清楚區分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性,做出更完善的安排。

相片

◆  跨年級教學

相片

◆  分組教學

計畫團隊主持人楊智穎教授於2月份帶領師資生前往拜訪佳冬國小與玉光國小討論如何結合大學端資源,讓師資生進入國小端了解教學現場與發現問題,也與國小端教師共同備課。因此,與場域學校共同安排了課輔課程教學,由師資生與國小學習扶助學生展開適性的課後輔導,一共進行五次。在這五次的課程中,以一名師資生對三個國小三年級的小學生進行教學,雖面臨小學生提問時,師資生仍會有顧此失彼的情形發生,但也能從其中調整教學的步調,讓三名小學生在個別輔導的情況下,另外兩名也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課程當中,師資生善用科技教學輔具引發小學生的上課動機與興趣,比起大班教學,小班教學則更能夠兼顧參與其中的小學生,免除學習中產生囫圇吞棗的現象。

相片

◆  課輔教學

相片

◆  課輔教學

相片

◆  課輔教學

       跨領域教學方面,計畫主持人陳惠珍教授指導幼兒教育學系師資生帶著Kebbi機器人至實踐場域學校與國小低年級學生及附設幼兒園小朋友進行互動,藉由故事教材引導激發小朋友探索的興趣,讓小朋友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下進行學習。設計多樣性的教材內容與機器人結合,同時運用了Kebbi機器人的簡報功能且搭配可愛的動作,讓故事變得更生動有趣,有效提高小朋友聽故事的興趣以及學習專注力;過程中以互動提問方式與引導小朋友思考,設計問題讓小朋友一同動腦,並與Kebbi機器人協力合作解出問題,在過程中幼兒也可以對於程式設計有初步的探索,增進小朋友對機器人相關教學的興趣,也加深Kebbi機器人與小朋友的互動性與合作性。

相片

◆  跨領域教學

       計畫主持人陳新豐教授利用混成式教學,帶領師資生分別至玉光國小與塭子國小合作場域實踐教學與接觸,感受實踐場域教學的氛圍,藉由與實踐場域教師的共備觀議課,了解偏鄉代課代理老師在教學實務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也由大學老師、師資培育生與代課代理老師的三師共同合作解決實際教學的問題,也在跨年級的共學中,調整不同年級混班學生學習步調和同質性學生分組處理,更有效地解除偏鄉國小的學習落差,能夠讓小朋友們在學習資源不足的情況下,發揮學習的最大化,並去除學習中為了配合同儕而忽略的學習細節。

       本計畫善用大學之跨領域師生的專業和資源,針對在地屏東縣偏鄉教師教學專業品質的困境與需求,提供專業協助,讓師資生將所學專業知能在地實踐,以提升偏鄉教學的教學成效,讓師資生藉由參與計畫,了解與認識偏鄉教育的需求與熱誠,當師資生身份轉換為儲備教師時,提高服務偏鄉的意願,促進教育的永續發展。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