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自地方創生元年以來,國發會建立地方創生專家輔導團名單,共計有47位各領域專業人士,但這套名單在地方創生元年的推動過程中,卻少見輔導團蹲點下鄉輔導,專家的主要的功能還是僅能透過輔導會議給予意見以及現勘時會同提案單位出席輔導,所以第一線的提案輔導責任,幾乎全由大學端所負責,原因就在於專家輔導團的數量相較於需求實在太少,更不用提這些專家並不見得有時間配合審查程序與訪視行程。即使縣市政府也建立了專家諮詢的機制,並透過縣市研考會(處)的審查呈送至國發會,然而這趟路程,真正願意陪伴的最終還是那些願意蹲點的大學。所以後續國發會如果要推動的所謂【分區輔導團】機制,個人認為要有兩項原則。第一、分區的範圍不宜過大,過大的分區輔導流於形式,而輔導團隊也難以掌握在地特色與人脈關係,介入深度有限,實質效益不大。第二、最大的範圍建議應該以縣市政府所轄,也就是各縣市有各縣市的地方輔導團,俾便於整合縣府資源與鄉鎮公所合流。由各輔導團受委託成為協調平台,利用日本COC( center of community)的概念,作為協力推動提案的重要核心。大學所扮演的就是COC或者更加進階的C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