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傳說故事」與「野菜食堂:初心者料理30品」
林育諄
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
《搖滾社會力:在地關懷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公益實踐培力計畫》協同主持人
本計畫「社會企業與公益創新」學分學程特點之一即不強調傳統考試,鼓勵學生期末成果多樣化,如提案計畫、行動與調查結果的發表、成果之公開展覽或出版等。再者,「公益創新實作平台」視課程與場域實作之需求,與協作社區組織團隊討論後,結合課程設計與實作平台的統整,推動學生積極提案。平台輔導學生進行各種提案、實作計畫、蹲點等,並協助學生將完成成果並具體化。
去年暑假,由老師、計畫專案經理與學生們進行社區場域實作。其中兩組在投入社區實作結合青年參與社區,從中發展學生的創意,分別製作了繁華野菜料理手冊、歸來傳說故事集等實作成果,也獲得媒體的相關報導。在老師和平台的協助下,兩本成果集於今年4月完成出版,以下分別說明之。
希望花生、幸福歸來:歸來傳說故事集
這組團隊是由中文系許宥瑩、黃鈺齊、李家萱、蔡晴伃與心輔系黃嘉華、傅若涵六位同學所組成,而歸來社區傳說故事集的提案產出構想,是因為這群學生與社區不斷地互動之下,發現了社區中許多口耳相傳的傳奇故事:守護歸來的百年番花樹、夜晚會傳出哭聲的大窟……等。為了讓這些奇聞軼事和文化精神得以傳承,進而開始發想如何讓這些傳說故事變得更有趣味與可讀性,在原有採集的簡短地方傳說中加入故事創作的元素,進而創作出七篇完整的故事內容。
◆ 學生於歸來社區活動中心將傳說故事以戲劇方式進行表現
也獲得屏東縣文化處「青年參與社區及村落文化行動計畫」的補助,學生在暑假期間進入到歸來社區,透過社區吳漢霖理事長的居中牽線,以訪談社區耆老和閱讀文獻的方式採集相關口述歷史與書面資料,並運用團隊成員的專長進行彙整及撰寫。希望能藉此協助推廣歸來社區的雞蛋花王,以及讓原有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得以文字呈現,而這本故事集的產出,也提供社區未來鄉土教材或是地方故事劇本的基礎,未來也能建立社區居民對地方更強烈的認同感。
野菜食堂:「繁華」大地餐桌
農村野菜料理的發想,是由社發系同學趙亭珏、蔡敏瑄、陳奇萱、牛思晴與李瑜五位同學所組成的團隊,因為課程社區參訪的帶領下進入社區,在社區田野訪查過程中,慢慢發現野菜在農村生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野菜其實是沒有被大量的人工栽植進入到商業市集,而是展現其旺盛的生命力在田邊角落中所生長出來的,也是社區長者們在過去農村社會中因為經濟條件不足,採集野菜作為食材的集體記憶,至今野菜成為農村裡鄰居朋友採集分送維繫情感的方式。
這群學生擷取這樣的特點,也為這個計畫團隊取名「膳呷郎」,這個名稱利用窮苦人家的台語諧音來代表了農村野菜的特性。透過訪問社區長者蒐集社區傳統野菜料理資料,諮詢在地總鋪師並進行料理實作與改良,讓野菜可以產生更多傳統與創意結合的料理方式。最終集結了11種台灣常見易生長的野菜,及發想創造出30道的野菜相關料理。為了使野菜料理手冊能更加方便使用,編排中提供了野菜辨識的精美圖說及手繪野菜料理步驟。同時希望能夠讓照顧社區長者的印尼外籍看護可以料理野菜,內文採中文與印尼文的雙語翻譯對照呈現。期望藉由手冊讓傳統野菜料理的製作方式得以分享,讓更多人了解到野菜的相關知識及用途。
◆ 學生製作野菜料理與社區長者分享
學生能有此產出是累積先前一年在不同課程中,長期與社區互動所綻放的成果。這樣的累積並不是一門課程或是一個暑假就產生的,而是需要課程訓練、提案精進與場域實作等所累積下來的,透過這樣的方式培養學生能具有更完整的社會公益實踐的相關知識與能力。因此在去年學生成果累積下,今年進一步協助成果集最後修正及美編,並透過本校進行出版。對於民間故事有興趣或想認識不同風貌、饒富趣味的歸來庄,以及懷念阿公阿嬤的好滋味或想嘗試野菜料理,歡迎選購「歸來傳說故事」(ISBN:9789869972383)與「野菜食堂:初心者料理30品」(ISBN:9789869972390)。
◆ 歸來傳說故事集封面及封底
◆ 野菜食堂:初心者料理30品封面及封底